赞母爱·七律(致三八节)
罗金海/文/摄影
尘间真爱一枝花,大地阳春万片芽。
慈母有情深锁骨,古人垂泪止眉纱。
穿针裁剪新衣物,播种翻耕老果瓜。
苦恨芳华劳作日,子心恩宠报贫家!
孕育是生命里一种楚痛,在人人懂得它意义的时候,发现人间的美好就在春天百花怒放与万生万物生长的世界里,孕育代表天地间生存与发展之必然结果。凡是进入神圣婚姻殿堂里的人不会拒绝每一个芳春之夜,在漫漫长长的生活世界里,伴侣之间需要彼此相知相守,那将是生命中挚爱的人,一生与之伴渡的人。一个人可以抛弃凡尘里的一切,但不能抛弃生命缠绵的爱,那是自始至终对生命演绎的一种至高无尚的生命灵魂重要结合体。无疑,母爱是生命中最伟大的爱,从天地间孕育的那一刻开始,经历了一场十月怀胎重要使命,将无私的爱毫无保留献给了下一代,这是生命真谛,也是爱赋予生命的一种最高使命。每一个春天的到来,代表地球生命的孕育,代表着新生命的崛起,每一颗种子的生根发芽,每一朵花开的芬芳洋溢,是万生万物成长之初始;而尘世间每一个母亲孕育生命成长初期的跳动,是天地间爱的生命无限延续!
母亲:对母亲的称谓最常见的就是“母”,古今习用。文人多以“萱堂”“堂萱”作为对母亲的敬称。萱草,又称为忘忧草。“萱堂”原是母亲所居之处的代称,又用作对母亲的敬称,又简称为“堂”,故称对方母亲为令堂、尊堂。从“娘、阿娘、娘亲、”到“母亲、妈妈”,那是一个饱含风雨经霜的词,在古代诗书中,敬称母亲为“慈母”。慈为悲怀,善为正念,是古之文化传承,人人有一颗仁慈之心,代表着对子女始终有着一颗无边宽广包容之心,以培养正人君子之德而名扬天下也。【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诗经中记载为母者有着一颗神圣的善良、仁慈之心,是对伟大母爱一种赞赏与肯定,不单代表爱的高尚贞洁,更重要的是代表“贤妻良母”的重要形象。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低的,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以西汉刘向为代表的封建正统思想继承了“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观念,并试图以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观念和封建等级思想来解决社会危机,这就进一步规定了女子对于男性的服从与依附关系。因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念就这样成型,使女性完全成为男性的附属物,完全丧失了自我和独立人格。古代统治者制定了以“三从四德”,“七出”及“女子无才便是德”为中心的封建传统来约束女性。《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种种的约束与规范,从而有着女性“从一而终”封建礼教思想观念。李文元《婚事》曰:“亘古以来,女子嫁夫都是凭的三媒六证的从一而终。”因思想上的禁锢,从而形成了身为贤妻良母之传统美德作风,这种礼教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对女性的终身束缚,从而也形成了良好的社会伦理,身为慈母的光辉伟大在古诗中进一步得到歌颂。元代王冕《墨萱图》:“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封建礼教中针对女子的制度有很多,第一,古代女子不能去学堂上学,不能参加考试。因女扮装的“祝英台”上学,造成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双双化蝶翩翩舞,恩恩爱爱不绝情。清代史承豫《荆南竹枝词·咏梁祝》曰:“读书人去剩荒台,岁岁春风长野苔。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第二,女子不能担任国家的官职,连从军都不可以。《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从军记是其中一个例子,一句:“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成为千古诗词之绝唱。第三,在古代,“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观念,女性地位非常之低,更重要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禁锢让女性从小受到肉体痛苦摧残---裹小脚。小脚,又叫三寸金莲,俗称为裹小脚,是把女子的脚用布条扎裹起来,缠小脚最早开始于公元969-975年南唐李煜在位的时期,李后主的一个窅娘别出心裁,用帛将脚缠成新月形状在金莲花上跳舞取悦皇帝。缠小脚是父权制传统下“男尊女卑”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据记载,民间女子从四五岁就开始缠小脚,到成年时脚长若不超过三寸,即成为备受赞赏的“三寸金莲”。严格上说起来,女人为了使自己的脚看起来小,而乐意穿小鞋,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说到,赵女郑姬“揄长袂,蹑利屣。”“利屣”是一种鞋头很小的舞鞋,不难理解,赵女善于歌舞,兼善媚术,色艺俱佳,小巧玲珑之脚成为舞者追求一种时尚。在脚小为美的审美观指导下,女性为追逐美、追逐时尚的欲望皆无止境。有了尖头鞋并不满足,于是只好削足适履,开始缠足。宋代苏轼《菩萨蛮·咏足》记载:“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从这篇诗词上厥部份不难看出宫中舞者之绝姿风貌,通过金莲小脚舞步之妙;下厥部份写出模仿宫女小脚而行走之困难,也很难达到舞者“纤妙”因此上、下词厥相对应,一方面是舞者莲步之审美高标准,而另一方面是缠足者所带来的肉体摧残,必须承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之煎熬。这也说明当时的朝廷追求舞者“纤妙”之艺术风格风貌,但同时反应了宫女追求这种缠足之高难度矛盾心理。这首诗词说明北宋确已出现缠足习俗。缠足风俗由北方传到南方,大约在宋室南迁之时。到南宋末年,缠足已比较多见,“小脚”甚至成为妇女的通称。这种残忍的封建礼教给女性身体带来严重摧残的同时,也深深给仁慈的母爱精神烙上悲观色彩,一辈子都生活在呻吟的痛苦中……
第四,古代女子实行早婚早育。据《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今之簪,就是指古人盘发髻所用的发簪。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即举行束发插簪的仪式,称为“笄礼”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从此即视为成年可以婚嫁。宋人袁采写的《世范》记载:“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之时便议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论目前,悔必在后。盖富贵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贤否须年长乃可见。若早议婚姻,事无变易固为甚善。或昔富而今贫,或昔贵而今贱,或所议之婿荡浪不肖,或所议之女狼戾不检。从其前约则难保家,背其前约则为薄义。而争讼由之而兴,可不戒哉?”在古代,十三、四岁豆蔻年华之少女,嫁作他人妇,甚至要生育孩子。古代女子早婚早育的原因了增加人口总量,只有人口总量上去,才能应对各种各样的灾难降临。首先,是为了家族的传承,不能断后的信仰。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女子早早嫁人,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为了保证人丁兴旺,因为一个家族要后继有人。其次,只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才能有渊源不断的兵源。 越王勾践、汉惠帝、晋武帝、唐太宗等皇帝制定的法律法规,一个朝代的开始往往经过了大战,战争往往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这个时候就需要增加人口数量,所以才会有了女子早婚早育的法律规定。最后,庞大的人口基数,能使得国家繁荣富强。在古代,由于生产力较低,很多土地需要开垦,人就是最大的生产力,只有源源不断的人口增加,才能开垦更多的土地,创造更多财富,国家才能更富强。因此,无论哪一个朝代的早婚早育都是对女性身心发育不全的一种严重摧残,沉重加深了女性身为人母孕育之苦难,对养育好下一代带来深远影响。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又曰:“爱而不教,使陷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 自古以来,身为女子经历了不堪的苦难及其一系列的不公平对待,但始终怀着一颗宽厚仁慈、善良之心,以完成生命爱赋予之使命和严厉的家风教育写下了女性光辉、烂灿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