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燃烧'真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3

冷谦道士庙遗址考(七律)

$
0
0


冷谦道士庙遗址考(七律)

罗金海//摄影

 

古韵平江万仞崖,诗书文客旧言辞。

山重水复罗家洞,石刻图雕寺庙碑。

鼓瑟钟敲音律谱,衣冠礼拜德才师。

冷谦隐者仙山道,日暮乡关煮酒瓷。

 

 

人文古迹是一个地方旅游文化发展的最重要之窗口,不但是让人读懂历史人文故事、文化遗迹、文化活动,更是打开历古往今来各地文化人一张最佳名片,也是更好的解读地方文化遗产之重要途径之一。每品读一个文化古文人,都是提升对自我精神文化的一种很好学习过程,让人重新审视内在的精神灵魂同时,得到了提升与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同时,更好传承了历史文化高层发展之方向。平江县自古以来,属汩罗江上游之地,沿途船只往来必经之地,就在连云山正对面之汩罗江岸,献冲镇和、落鼓、泊头之地名,传说与冷道士有关,献冲镇原来叫献钟镇,泊头村原来叫钹头村,因为洪水暴涨,淹没连云寺,连云寺的钟、钹、鼓分别在这三个地方找到,因此冷道士就将钟、钹、鼓分别留在这三个地方,护保一方平安。冷道士,根据《元史》《明史》考正。冷谦,湖南省慈利县人,号龙阳子,初为湖南省慈利县云朝山古寺僧人,是明代郊庙乐章的奠基者。冷谦时著有养生著作《修龄要旨》一卷,冷谦又著有琴谱《太古遗音》一卷、《琴声十六法》一卷,画有《蓬莱仙弈图》、《白岳图》、《燕肃春山图卷》等。冷谦(12161405),189岁,为道教玄真派宗师,玄真派,又称妙真道,除了修习道教经典外,还必须修习:琴、棋、书、画、诗、酒、花、茶、玉等真艺九雅。冷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琴、棋、书、画、诗等真艺九雅,隐世为道士,善鼓瑟。洪武初召为协律郎,协乐章声谱,使乐生习之。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定乐舞之制。冷谦一生精于养生之道著有《修龄要旨》,逾百岁身犹健,颜如童孩长寿之人,突出的贡献和成就在于养生保健,以诗歌、口诀的形式表达,简而实用,让自身通过四季护理和日常的保养和锻炼达到身心健康。因此,人的修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其宗旨是达到“天人合一”之高超思想圣境,通过与自然生命世界完善与统一,达到技艺之高超,从而返老还童,达到长寿之秘诀。

 

525日,早上八点,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中央财政部、驻泊头村第一书记刘斌樑与独立考古学者王正鹏,支部书记、村主任鞠鲁湘,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支部副书记范庆辉,支部副书记李国军,支部副书记吴智慧,支部委员古平妃,党员梁思东前往画鼎山对流传七百多年的冷谦道士庙遗址一起调研与探寻。有冷道士的故事在泊(钹)头村,乃至整个连云寺广为流传,村民钟酒林向我们讲述在画鼎山上有关冷道士庙有关情况,但因为很久很久都没有人去过,那里的树林长得非常茂密。冷道士庙在罗家洞,是山连着山,一眼望不到头的原始深山林,在我记忆里的古道都不见了,取代的是一条水泥公路,车子能飞快地在山林间穿梭。在一个小庙前,我们下车,两颗高大的松树直耸云霄,有一条泉的水正“哗、哗”的流动着,茂密的山林里时时传来鸟儿欢叫声,王正鹏教授直往小庙里。过了一座小桥,就到了小庙前,进去后,我感觉到庙里所蕴含的古碑石文化、陶瓷文化、道教信仰文化等直深入人心,这就是人文历史,它所蕴含的本土宗教文化就在这小小的古寺庙里得到灵验。此时的阳光正照在庙前,树婆沙的影子倒映在古庙的白墙壁上,只见王正鹏教授拿了一些小酒杯摆在地上,杯子里面满是香灰和油渍,但就是那么美,美到让人赞叹不已。曾几何时,平江人摆酒席的宴会上,都少不了这样的小酒杯,很多老人举起这样的小酒杯喝上一口,然后再夹起一些菜入嘴里,那种在情席上超自然的享受,是何等的醉美而不忘家乡方言也!我一边拍摄,一边欣赏着这迷人的小酒杯,它是平江人传统宴席中必不可少的,有各种不同花纹的小酒杯,也有各种形状不一样的小酒杯,有元青花,也有北宋时期的,能够在小小的寺庙里保存的如此的完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整个泊(钹)头村,其窑址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六如小学附近的窑前岭,汩罗江边及其泊头铺前面都是一片一片烧窑的,除了制陶瓷外,还有瓦窑,炭窑,砖窑等,都是善良而勤劳的泊头人所作出的艰苦奋斗。烧窑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在我的印象中对制作陶土瓦匠非常熟悉,除了用牛采泥外,更重要的是瓦匠师傅一天从早到晚都在不停地制作瓦胚,一种特有刷土泥“嗒、嗒、嗒”声音在汩罗江边回荡。在封窑后,运来一车又一车的柴,大量的柴往窑灶里面滋滋的燃烧着,我记得邻居家张燕叔叔一边烧窑,一边汗水湿衣衫,好几个通宵达旦都不能休息,必须达到一定的火力和上千摄氏之温度,可见烧窑的苦痛是常人无法忍受的。小小的寺庙里除了陶瓷酒杯,还有巨大的钟及其嵌入在墙壁上的石碑,有一张字迹较清淅的是乾隆三十年,也就是1765年铭刻的碑文;另一块较模糊的是同治九年的碑文,拍的时候其光线较暗,时间匆忙,来不及清理,拍出来的效果非常之模糊。最显眼的一块残碑,由于香灰比较厚,王正鹏先生干脆提到泉水中清洗,非常特殊的四个字《灵通有应》呈现在我们眼前,这种刻写在方框格中特殊的碑刻文化是冷谦(1216~1405年)自修庙遗址上重要发现。

 

“王教授,我们要从这边上山了。”随着刘斌樑书记的声音响起,我们来不及很好的拍照与研究,便直奔画鼎山上而去。我们沿着山坡而上,茂盛的森林里望不到尽头,一脚深一脚浅的踩在灌木丛中,听书记说前面已有三位村民钟酒林,钟水清、刘君健在前面给我们开路,心里感动之余,对了解本土宗教信仰文化更多了一层深厚的情感,一个真正有信仰的人终归是回归自然生命之恋,是代表真、善、美思想之完美化身。真是代表个体真实的存在,即悟道归真,任何时候都不违背自然宗旨,在自然归宿中打开生命轮回之密码;善是代表个体心灵的怜悯之善举,是符合万生万物“从一为终”之正道思想;美是代表个体思想的崇高品德,是灵魂上至高圣洁。诗曰:依稀庐岳高僧舍,仿佛商山隐者家。我亦抱琴酬素躬,白云深处拾松花。这是冷谦《题燕肃山水庵》中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自然山水之美景,与人文地理相交相融,一句“我亦抱琴酬素躬,白云深处拾松花。”达到了回归自然本身之素雅情趣,真、善、美之思想在诗、书、画、琴艺中得到完美呈现。道是天地之道,生命之道,既是通往天地神明之造化,又是生命思想之真理觉悟,因此大凡修道者必选择仙山、仙林进行修炼。公元1269年五月五日冷谦所绘《蓬莱仙弈图》,尤为神物,图后有张三丰题识,二仙师徒之迹,可称联璧。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精谓之炼师。有关冷道士施法神异之传说,在民间有很多传说。葛洪《抱朴子》曰:“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又曰:“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不止凡山之中,正为此也。”我们行走在密林丛中,每一种草本植本散发着巨大的芬芳,特别是一枝绿叶相对而生之黄精,是采药人最为熟悉的名贵中草药,经过九蒸九晒后,成为很多人最喜好之补品。林子里最多的是绿盈盈的山竹,笔直的杆子直抵云霄,层层叠叠的竹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光。一路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范庆辉放开嗓音高呼,要同行的干部们唱山歌,平江山歌不单是词句有韵律,而且描述非常生动,如诗如画一般的激荡整个人的心灵。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原村书记梁思东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山的另一边有红军基地,原驻曾家大屋的红十六军所需之军用品都是从这里提供,可惜的是现在房子拆了,已经看不到原来的面貌了。当敌人从正面袭击红十六军驻地曾家大屋时,红十六军战士就是从这隐蔽的画鼎山方向跟敌人打游击战的。梁思东先生用方言对我说:“在这片山坡上,你爷爷罗品才曾就在这里种过药材。”我听了非常激动,没想到爷爷当年在公社里种植中草药材就在冷道士遗址边,身为药剂师留下了一些古籍医药书法抄本。梁思东先生还说当年种植草药有十多人,如李重民,钟向荣,李仲贵,曾掌高,李统一,李林宗及我爷爷罗品才等,可见当时公销社种植面积是非常大的。我们走在深不可见的丛林中,捡到两片白色的羽毛,非常好看,准备收藏的我,将羽毛放在包里,这是一种生命痕迹,代表万生万物在自然世界相统一与和谐。一路上还有炭窑窑址,更多的楠竹、凤尾竹、龟甲竹在阳光下飘舞,一层又一层的竹叶满满地铺在泥地上,踩上去软绵绵的,落叶肥了山土,新叶散发着一轮唯美之光芒。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到目的地,在前方开路的村民钟酒林、钟水清,刘君健早已在等候,给我们指着眼前这片画鼎山竹林就是冷道士遗址处。这里是一片大竹林,一眼望不到最高山顶,村民钟酒林说由于年代经历久远,冷道士庙原来的墙角根基已无法看到,一些石碑也不见,但那个时候庙里道士是非常之多的。大家手里拿着棍子,开始在遗址上寻找有关物件,“我找到了一块瓷片。”李国军先生拿起一块瓷片给大家看,是一块非常好看的元青花瓷,瓷片看起来很薄,花纹秀气。冷谦道士是元代忽必烈的幕僚,是明代朱元璋的协律郎;独为元代皇宫制作青花瓷器的负责人,是皇宫御膳的调培者。因此每一块青花瓷片的发现与收集,都是打开历史文化一个重要窗口,不管现代经济水准发展有多快,也不管高科技化有多先进,但就是这每一块发现和和收集的陶瓷片代表着古文明历史文化。从瓷器、铜器、铁器再到不锈钢、铝、塑料等各种材料器具,现代文明真的进步了吗?没有,当肺炎病毒细菌进一步在地球角落里传播的时候,甚至越来越多癌症患者出现的时候,每一件塑料品是对地球及人类生存环境最大威胁。而上万年的陶瓷制品,在任何时候用都不会让食物发生反应,也不会带有任何细菌和环境污染,看那装酒的瓷瓶会越喝越香,那泡茶的瓷杯越喝越香,那喝酒的小瓷杯越喝越美味,甚至连供奉到寺庙里的各种瓷器越发精致,每一片瓷器都凝结了古人高超思想智慧,是留给这个世界完美的工艺品。因此,在冷道士遗址上的每一块瓷片的发现与收集,都是本地历史文明文化重要挖掘,而在这一基础之上必须找到窑址。不一会儿,大家都找到了相关陶瓦、陶砖、瓷片,独自一人寻找的王正鹏先生发现了冷道士庙的门梁、门石,说明冷道士庙就在这片山坡范围之内。由于发掘的范围有限,不能再往更深层林中搜寻,临近中午时分,一身汗水的刘斌樑书记带领大家下山。下山的时候,我又采集到了良药,山上的野生杨梅也快熟了,一株株叶对叶生的黄精在世界里欢舞着,生命不老之颜就在修炼与保养之上,人的健康之体魄时时与自然融为一体。来过的人,走过路,都在自然生命世界留下重要印记,古文明文化还在,而后来者在于更好继承与发扬,让更多的知识思想创新精神获取天地乾坤之道也!

   

 

下山后,我们又重新回到了古老的小庙中,桥底下清澈的泉水涓涓而流,这是罗家洞原始森林最清澈的山泉,没有半点污染,既是生命之水,又是甘甜之水,更是代表万生万物之源泉。古庙中乾隆三十年刻下的石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百年的历史,文字还在,碑文还在,代表平江人酒席文化的瓷器酒杯还在,人们的精神信仰还在,这是冷谦遗址上传承下来一笔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知道什么时候,背后响起鞭炮声,震惊之中,我抬头看到了村干部打开了电子鞭炮,减少环境的污染,保证金山、银山原始风光面貌是每一个爱护地球,维护生命健康体重要保障。“王教授,我们准备回去了。”随着刘斌樑书记的声音响起,我们坐进车内时,王正鹏先生手里多了一块似玉的碾盘,这是代表中医文化代代相传的最好佐证,也是于中草药炮制的重要工具。多少年的风雨,多少年的旅程,来来往往的村民依然守着神明,守护着青山绿水,守护着传给一代又一代古历史文明文化,守护着高尚的道德精神信仰文化,让天地之道,生命之道,人间之道得到发扬光大,让诗、书、画、琴等真雅九艺得到发扬光大,让传统的中医文化得到发扬光大!独赞曰:“道客仙山画圣魂,陶瓷杯口酒歌言。诗书琴艺传功德,古迹人文又一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