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生命'燃烧'真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3

[转载]慈利县清代制作贡茶膏

$
0
0

慈利县清代制作贡茶膏

王正鹏(土家族)//摄影

贡茶膏及粉彩绘观音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粉彩绘观音茶膏瓶

年代:清代雍正(1722173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粉彩绘观音茶膏瓶,高12.50cm,围直径7.80cm。通体水红釉,有盖子,盖上粉彩绘花卉,口沿鎏金,盖子和瓶口密封,瓶身水红釉上粉彩绘观音像三处,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刻绘“雍正御制”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世宗爱新觉罗· 胤禛雍正皇帝(1722173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水红釉粉彩绘花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水红釉粉彩绘花卉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水红釉粉彩绘花卉茶膏瓶,茶膏瓶高12.20cm,围直径8.80cm,底直径6.80com。通体水红釉,茶膏瓶有盖子,盖上粉彩绘环纹,盖子和瓶口密封,茶膏瓶瓶身水红色纹上粉彩绘花卉两处,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乾隆御制” 印章及硃砂色绘“宫廷茶膏”字,底部绘有六条龙纹。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黄釉花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黄釉花卉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黄釉花卉茶膏瓶,高12.20cm,围直径8.80cm。通体黄釉,底白釉,有盖子,盖上粉彩绘蝙蝠三只,盖子和瓶口密封,瓶身黄釉上粉彩绘花卉两处,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刻有款“乾隆御制”印章及硃砂色绘“宫廷茶膏”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粉彩绘花鸟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粉彩绘花鸟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粉彩绘花鸟茶膏瓶,高11.00cm,围直径8.20cm。通体水红釉,有盖子,盖上有六个“寿”字,五个盖子上绘花卉,盖子和瓶口密封,瓶身水红釉上粉彩绘鸟儿和花草,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乾隆御制”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白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白釉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白釉茶膏瓶,高6.230cm,围直径7.40cm。通体白釉,有盖子,盖子和瓶口密封,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大清御善房”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粉彩绘缠枝花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粉彩绘缠枝花卉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粉彩绘缠枝花卉茶膏瓶,高7.80cm,围直径8.10cm-8.90cm。通体水红釉,有盖子,盖上粉彩绘花卉,盖子和瓶口密封,肩部粉彩绘缠枝花卉,瓶身粉彩绘花卉和鸟儿,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刻有款“乾隆御制”印章及硃砂色绘“宫廷茶膏”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蓝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蓝釉茶膏瓶

年代:清代乾隆(17351795)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蓝釉茶膏瓶,高8.30cm,围直径8.10cm,底直径5.00cm。通体蓝釉,底白釉,有盖子,盖子和瓶口密封,内装有茶膏,底部有绿色款“大清御善房、“宫廷茶膏”字。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17351795)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粉彩绘花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粉彩绘花卉茶膏瓶

年代:清代光绪(18751908)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粉彩绘花卉茶膏瓶,高10.20cm,围直径7.70cm。通体白釉,有盖子,盖上粉彩绘青花环纹,盖子和瓶口密封,瓶身粉彩绘花卉,瓶身有两处共四条青花环纹,瓶身堆塑线刻,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大清光绪年制”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1908)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贡茶膏及硃砂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硃砂釉茶膏瓶

年代:清代光绪(18751908)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硃砂釉茶膏瓶,高8.30cm,围直径8.20cm,底直径5.00cm。通体硃砂釉,底白釉,有盖子,盖子和瓶口密封,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大清光绪年制”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1908)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密封硃砂釉茶膏瓶

 

名称:贡茶膏及密封硃砂釉茶膏瓶

年代:清代光绪(18751908)年间

材质:瓷、茶膏

简介:贡茶膏及密封硃砂釉茶膏瓶,高11.20cm,围直径7.90cm,底直径5.00cm。通体硃砂釉,底白釉,有盖子,盖子和瓶口密封,内装有茶膏,底有绿色款“大清光绪年制”印章及硃砂绘“宫廷茶膏”字。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皇帝(18751908)在位年间,慈利县诛山御窑制造。

 

 

慈利县贡茶历史】禹(公元前2221年~公元前2206年)贡茶。湖南省(包括慈利县)岁贡茶二十五万斤(《旧五代史·梁纪》)[马殷(852930] 使民得自摘山,收茗算。募高戶置邸閣居茗,号八牀主人。岁入算数十万,用度遂饶{《新唐书·刘建锋(?~896)传》}。荊湖岁课茶二百四十七万余斤。后茶法屢变,岁深日削。荊湖二百六万余斤。茶出潭州、岳州、辰州、澧州(包括慈利县),有仙芝,玉津,先春,绿牙之类二十六等(《宋史·食货志》)。乾德元年(963)免湖南茶稅。乾德七年(969 ),减湖南省新制茶(《宋史·太祖纪》)。宋制贡茶之处湖南省則潭州、澧州(包括慈利县)、鼎州、岳州。片茶有独行灵草,绿芽片金。金茗出潭州,大小巴陵;开胜,开卷,小生黃,翎毛出岳州;双上,绿芽,大小方出岳州、辰州、澧州(包括慈利县);其鼎州以上中下或第一至第五為号;散茶有岳麓草子,杨树,雨前,雨后出荊湖(《文献通考》)。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二月,立澧州(包括慈利县)摧茶提举司。元贞元年(1295)二月罢,元元统元年(1333)十月复立湖广(包括慈利县)摧茶提举司(《元史·世祖·成宗·顺帝纪》)。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因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虏。明制尤密,有官茶,有商茶,皆貯边易马。湖南省产茶其直践,商人率越境私贩,番人利私茶之践,因不肯纳马。隆庆二十三年(1487)御使李枏请禁湖茶,言湖茶行,茶法马政两敝。且湖南省多假茶,食之剌口破腹,番人亦受其害。既而御使徐侨言湖南省茶多而直下,味苦,于酥酪為宜,亦利番也。但宜立法严覈以遏假茶。戶部折衷其议以汉中保宁茶為主,湖茶佐之,各商中引先给汉川,毕乃給湖南。如汉引不足则补以湖引,报可(《明史·食货志》)。楚之茶則有湖南省之白露,长沙之铁色。岳州之巴陵,辰州之漵浦。湖南之宝庆、茶陵(《本草綱目》)。湘中产茶不一,其地安化售于湘潭即名湘潭,极为行远。佳者有衡山之(门內身),俗鑽字林。蓋极高岩磴所产,日色不到之处,往遣捷健樵者,俗号山猴,緣木杪采之。故謂之(门內身)林。土人极貴重,然終不脫湘潭之味。近有效江折焙制者,居然名品(《瀟湘聽雨錄》)。澧州石门县牛觝山产茶谓之牛觝茶(《元史·一統志》)

慈利县贡茶膏历史唐代名茶:洞庭邕湖含膏,产于岳州(现湖南省慈利县澧州龙潭寺)。沣州龙潭寺开耀元年(681)从广东南海神庙走出了住持僧哲禅师(僧哲禅师,慈利县人。文殊菩萨始倡信者,以仙饼茶从今斯里兰卡请回释迦摩尼指骨舍利、及舍利,)、弟子大津禅师(译经家,留学印度那烂陀寺,奉义净禅师(635713)令送回《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及佛经,其中有印度历法《九执历》)、灵运禅师(在印度那烂陀寺专业学习佛教绘画与佛教雕塑艺术,从印度那烂陀寺请回了释迦摩尼佛祖雕塑一尊及绘画五幅。现分别收藏在美国一件,英国四件。中国收藏了释迦摩尼佛祖雕塑一尊。),另有僧哲弟子一人姓名生平无记。僧哲禅师四人于天授二年(691四月二十五日返回了澧州龙潭寺,并将从印度那烂陀寺请回了释迦摩尼佛祖雕塑一尊及绘画五幅、印度历法《九执历》、从今斯里兰卡请回释迦摩尼指骨舍利供奉在澧州龙潭寺。茶膏在开耀元年(681)前的慈利县澧州龙潭寺称仙饼茶,开耀元年(681)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住持僧哲禅师、大津禅师、灵运禅师、僧哲禅师弟子四人带着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仙饼茶,从慈利县澧水出发达广东南海神庙,与其他的禅师一道,经海洋之路达斯里兰卡、印度那烂陀寺学习佛法,慈利县澧州龙潭寺仙饼茶经海洋之路以易货之法也达二十三个国家之多。宋代名茶:双上绿芽茶膏、小大方茶膏,产于澧州(现湖南省慈利县澧州龙潭寺)。元代名茶:双上绿芽茶膏、小大方茶膏,产于澧州(现湖南省慈利县澧州龙潭寺)。明代名茶:双上绿芽茶膏、小大方茶膏,产于澧州(现湖南省慈利县澧州龙潭寺)。清代名茶:双上绿芽茶膏、小大方茶膏,产于澧州(现湖南省慈利县澧州龙潭寺)。

在慈利县撰茶著的官员1,澧州刺史裴汶807811)在任,元和二年(807)二月初三日礼部员外郎贬任澧州刺史。元和三年(808)撰《茶述》,介绍了慈利县境内的绿芽茶。2,沣州刺史李肇821年十二月~825)在任,长庆二年(822)撰《唐国史补》(各地产物,如酒、茶(叙诸茶品目: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衡山,岳州(包括慈利县)有灉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牙,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纸的名品和产地。流行的游戏,如长行、双陆、弹棋、围棋、博戏等。科举制度方面的典故、轶闻。官吏、名人的轶闻,如韩愈登华山、李白脱靴等等。工商业情况,如长安药商宋清、扬州王四舅、俞大娘航船以及安南、广州的外国船等。社会风俗,如京城尚牡丹,一本有直数万者,流俗重碑志,以重价求文,以及达官争娶士族女等。唐代官场中的一些制度和习俗,如宰相沙堤、火城、堂案、堂帖等,还有官场中的称谓,使职的设立及名目。此书对全面了解唐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且十分特殊的功用和价值。)仅《太平广记》一书征引其内容即达一百三十三处之多。

中国种茶历史】吴理真(公元前200年~公元前3年), 197岁,西汉严道(四川省雅安荥经县)人,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道观住持,又为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佛教寺院住持。号甘露道人,道家、佛教学派人物,先后主持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各道观、寺院。吴理真被认为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最早的种茶人,被称为蒙顶山茶祖、茶道大师。宋孝宗在淳熙十三年(1186)封吴理真为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并把他手植七株仙的地方封为皇茶园。因此,吴理真也被称作甘露大师 西汉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在四川省蒙顶山七株茶树,吴理真开创了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先河,吴理真因此被敬为茶祖。西汉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吴理真在蒙顶山脱发修行,亦佛亦茶,首创佛茶一家,被尊称为甘露禅师。封演(?~800)撰《封氏见闻录》中记录北宗禅习茶的情景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中国茶历史】茶:孙楚(?~293)詩:姜桂茶荈出巴蜀。,树小如梔子。采叶早者曰茶;晚者曰茗,一曰荈。古,冬饮汤,夏饮水;自秦人取蜀,乃知茗饮。隋文帝杨坚(581604年在位)得之,愈头疾,乃競饮之。陸羽(733804)撰《茶经》,而天下益讲烹采。渴之需茶,遂与饥需食等。澧茶(包括慈利县)皆仰給鄰商,土产无多,以永定县毛坪者為上。苏轼(10371101)按:陸羽(733804)撰《茶经一之源》: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中国贡茶膏历史】沣州刺史李肇821年十二月~825)在任,长庆二年(822)撰《唐国史补》记载 岳州邕湖含膏。 吴任臣(12681689)撰《十国春秋》南唐闽康宗通文二年(937) “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凡八枚 贡茶膏。第一,茶膏字样正式出现;第二,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第三,数量极少,只有八枚,凸显珍贵。陶谷(907960)撰《茗荈录》将两款茶膏纳入其中:一种是玉蝉膏,另一种是缕金耐重儿。蔡襄(10121067) 撰《茶录》 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珍膏即茶膏。宋徽宗皇帝赵佶(10821135) 撰《大观茶论》 珍膏油其面茶之范度不同,如人之有面首也。膏稀者,其肤蹙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的质量好坏做为鉴茶标准。看茶的表面,就如看人的脸面,膏稀者,饼茶表面多皱纹;膏稠者,饼茶表面纹理不明显,光亮凝聚,质地坚实。显然,膏稠者,是宋代好茶的代表。赵学敏(17191805)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 撰《本草纲目拾遗》,将普洱茶膏纳入其中,这是从官方的文献中看到的第一个正式称谓:普洱茶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713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