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松记之二
罗金海/文/绘画/摄影
远看青山韧劲松,立冬钻破旧红岩。
冰霜冻寒插云翅,道引真颜天地宽。
冬天来了,徐风冷冷,一场冬雨悄然而置,金黄色的银杏叶挂在树枝上,任由风吹雨打,生命自然而生,自然而去,等待来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旺盛。地里绿油油的青菜长得格外好看,一颗松树在对面的山上迎风起舞,郁郁葱葱,它的轻舞飞扬再一次激起我对艺术的痴狂;一年了,整整一年时间没有画松了,它的傲气风姿让我为之倾恋,天地世界独是风雪傲骨枝,生命绿意盎然!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主要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是从古至今一个朝代至一个朝代遗传下来的绘画,所以是我们的传统绘画形式。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春秋战国最为著名的有《御龙图》帛画,是在丝织品上绘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代人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国画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知。我喜欢国画,因为它是通过有形的天地世界建立起来的认知思想意识观,是与大自然山、水世界息息相通的自然艺术,也是与各种神灵相连在一起的神圣艺术。国画艺术的写意是一种强有力的表现形式,它不需要任何框架模式,只有不同的风格表现形式;所以绘画最大的乐趣,是通往自然世界的逍遥旷世。这就是我爱中国传统画的理由,通过有形的天地世界,拓展了生命存在的无形之美,这种崇高思想使命是通过人的思想灵魂来构建的真、善、美;所以大凡伟大的艺术家留下的作品,是以最完美的艺术风格表达对宇宙世界存在的高贵思想。通过其人物、山水、花鸟来衬托自然天地的人文和谐,更重要的是以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及特有的书法形式来表达艺术家思想精神自由的至高无尚!这就是我爱国画的理由,通过书法、诗词文化的形式展现艺术最高境界,是以文化人的身份奠定了国画不可动摇的地位,美的至高点是人的灵魂思想,是代表古人思想精神上的三重艺术穿越之境。如王正鹏先生考古及各种收藏中所拍摄的郑燮《墨竹图》、陈洪绶绘《炼丹品丹图》、张熙题诗赞郎世宁《骏马图》、唐寅绘《桐阴高士图》、王素绘画《卓文君读赋图》及明代丁云鹏绘画等等,这些古代艺术作品,是我亲眼所见,由绘画、书法、诗词三者相结合的表面手法与风格,极大的反应了一个朝代的文人精神面貌,更进一步繁荣了传统的诗歌文化!
古代绘画艺术作品大部份保存在博物馆,我每一次参观完博物馆后,更多的体会是古代人在物质极贫乏的情况下,其精神面貌风格呈一流的品味;而现代社会在各种娱乐业的刺激下,文化艺术跌落至无创新生命性,也说明传统文化在当今经济繁荣的背后日益衰落。特别是国画中特有的诗词写境,几乎在这个以现代诗歌为中心的文化背景下阉割,文人与诗人,诗人与书法,书法与艺术三体不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文化思想艺术大家。立冬的冬天,寒风一遍遍的吹来,带着松风阵阵响的刺耳声传入我的耳尖,一年了,整整有一年的时间没画松了,这个独享的夜晚就是我学习绘画松的夜晚。我打开每次在博物馆的摄影作品,细细看了古人画松的艺术作品;也通过网上寻找着,最喜欢的一张便是明代陈淳的《松石萱花图》,对于这幅画是越看越喜欢,参天高的松枝迎风招展,意气风发,独谓是“淡墨相宜俱色浓矣!”。画的上方左边有题款:“乔松叵敷阴,宜男亦多花,光华发草木,知是地仙家。”落款:“陈道复”。一首五言诗,让人领略到艺术家绘画精神境界为道家精神,也就是说松生长的地方是仙地,不单是四季长青,仙镜更代表树的长生不老;这也是明代陈淳的道家精神境界,成仙成道,独让人在世间无穷逍遥游。我细细看了很多遍,领略了绘画最高境界,以诗歌、书法、艺术结合为体的水墨画,觉得在自己手下应是意气风发;在没有任何事物干扰我的夜晚,铺开宣纸,渐渐的开始在水墨笔下巡游…….
画完第一幅的时候,我贴到墙上看了看,感觉自己的笔墨与古人大相径庭,为什么我的松枝画的这么小呢?突然恍然大悟,是画的比例不对,看了看时间,我决定再画一幅,铺开纸,我不敢马虎,细细的开始描绘树干的粗壮,一根,两根,三根,无数根松针在我的毛笔下盎然的生长着,是上而下,还是下而上,画了半天,我逐渐懂得松针的成长是自然向上。松的精神是郁郁葱葱,一年四季,不畏大自然的风雨炎热与雪霜冰冻,独是威风凛凛,松骨傲然;游于云海的我,曾经见过最漂亮的松,它就生长在星德山上,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且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道教名山圣地。我还记得第一次登上星子宫的那一刹那,一颗上千年的松树垂丝壁照,绿意盎然,朝气蓬勃,松针一根根直耸云宵,踏上十多米高的星子宫,整个殿就在其独特的星座上,感觉自己登上天外来宫。经王正鹏先生考证,北宋苏轼(1037~1101)在《直隶澧州志·卷三·舆地志·三山·慈利县》称“星子山有石莹然,望之若星。”。星德山三元宫后的莹然状形石块,就是苏东坡所说的星子石。明代天师道龙门派张道会选取星德山的三元宫作为自已的修炼地方,于是在1370年建筑了三元宫,并将三元宫改名为星子宫,可能是天天可以观苏东坡所说的星子石之缘故。三元宫易名为灵宵宫,又修建寝宿殿、火工殿、王爷殿、百子堂、南天门等古建筑群,所以古建筑以紫砂岩为唯一材料,建成了世界上唯一的道教奇观石墙、石阶、石门、石瓦、石柱、石梁的纯紫砂岩道观。纯紫砂岩道观的以风水“藏风聚气”、“负阴抱阳”建道观地理为宗旨,在修筑时,先以长方形条石在峭壁巉岩间垒砌基础,其围栏、台阶、梁柱、墙体、重檐、翘角按照地势走向,由方方正正规格不一的紫砂岩石料垒砌构成,而在石柱、石梁、石门、石墙又雕塑各种反映澧水文化和道教文化的书画文饰,在星德山842.5米突兀无靠的的奇松、奇石、奇峰上,建成了一座又一座巧夺天工的奇观,道观倚石而立,左抱松,右捥月,前推云,后拥雾;观星若掌中数珠,赏月似杯内品茗,一派仙域景象。画家江云龙老师游完星子宫说:“如果我画一百幅张家界最美的历史遗迹,这颗古松是必选之一,太美了。”我坐在松树底下,听着风松的声音划过耳际,一边欣赏着江云龙老师在不远处写生画,只见他手下一笔一笔韧性的松针,凛然卓姿,磐石不动,独是乘游道仙圣境况乎?
画完的时候,我没来得及细细欣赏,立马进入了写诗歌境界,该用什么样的诗来颂扬古老的松树呢?写诗按理来说是严格的进行格律对照,特别是五律、七律及绝句,而现代人写的新韵格格不相入,那样的句子读起来根本没有诗的味道。在我的脑海里始终喜欢一遍遍的读古人每一首的诗歌,每一首诗的韵律是非常强的,所以我每次写的时候,是按原汁原味的古诗句来对照写的。这种方法让我极好的掌握着古人作诗时的押韵,及对仗,甚至每一个词语的推敲,都是用很长时间来思考的。这样学习古人的诗歌,不单是最基本的押韵,更重要的在经过很多次语词的推敲,达到了传统诗歌原有诗歌风貌与意境!写诗不是无中生有的,是有感想而发,是思想上赋予灵感后才有的,所以每一个写诗者的境界是非常高的,只有真正达到纯清炉火的地步,才能像古代“诗仙”、“诗圣”一样,写出一首首经典传世作品,让人读了爱不释手!我写完诗的时候,夜晚已进入凌晨二点半,定眼看了看自己的作品,还是让我不满意,松针的极小风格,根本无法达到松针原有的参天齐次。没画到满意的程度,我忧心的睡去,一个夜晚的收获不多,但是我得到了自由生命艺术世界的真知,“大道天下无极往,真颜拓展天地宽!”
国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拓展了天地世界的无穷广阔与刚柔纯美,通过多种风格面貌,见证了生命天地与无极世界存有的永久活力!明代画家陈淳通过松针的优雅风韵,秉长青姿及自然基调,再现了生命艺术的无穷活力;而我通过学习的画松,得到了生命存在的真理,大道运行天下的无极之始往!
2017年11月12日晚于清风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