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罗江畔罗子国与罗子国文化符号
罗金海/文/摄影
罗子国,以结绳捕鸟被称伏羲(公元前7724-公元前7707)臣,封罗国,专司张网捕鸟。商武丁(公元前1192年)时由罗山县迁甘肃正宁县,后迁湖北房县、宜城,春秋初期迁湖南汩罗。据古籍和地方志记载:春秋时洞庭湖东南岸,曾经有麋、罗两个小国,被楚国兼并后,几经周折迁至湖南。原罗子国子民大部分集居于洞庭湖东南的汨罗江畔,相传是春秋时古罗子国“皇城故址”。古城遗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屈原行政区河市镇土洲上,四面环水,西南两面是李家河;东面是汨水,北面是李家河与汨水相汇合的地方。
王正鹏教授在罗子国城遗址采集到—枚陶片,陶片厚0﹒3厘米,长5﹒0厘米,宽2﹒5厘米(最宽处),陶片上有一圆齿状形符号,外齿直径大3﹒0厘米,圆圈直径大2﹒0厘米,圆圈内有两组对称图案,两组对称图案一组是大等腰三角形套一等腰三角形,另一组是两等腰三角形一角对顶处有一埀直直线将两等腰三角形均分,两组对称图案中是一正方形。
罗子国陶片文化符号结构十分明显,正方形与等腰三角形在构图上十分精美,对称美在圆形中精巧构图绝论,该陶片约公元前650年左右,为中国启蒙数学之最,也是世界启蒙数学之最。
古罗子国的活动范围 古罗子国是当时汨罗江流域方圆5000平方公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经写作、生活过的地方。与屈子祠具有同样的历史价值。古罗子国的活动范围,在古麋子国的南面,主要在汩罗江流域。由于罗人的关系,把一条无名溪江改为罗水。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云:“洞庭之南,罗水出焉。”《清一统志》云:“卢水源出卢山,南流迳故县城,至双江口入汩,以其流迳古罗县,故一名罗水。”卢水是罗水的一以,应是先因罗国所在而叫罗水,罗水流入湘江处叫罗渊,见于《水经注》,因位于罗水与罗国故地,才叫罗县。光绪《湘阴图志》卷二十水志:“案罗水源出巴陵罗内(一名罗里),以北斗岭周环罗列其中,有三源九井,谓之罗内,故得罗水之名,”其实,“罗水源出巴陵县葛藤尖”,即今岳阳县渭洞乡桂峰村葛藤尖。罗水西流叫枯港,三十五里经罗内,再西南流叫松溪,以下才叫罗水,八十八里至汩罗市红花乡双江村的小江口入于汩水,才合称汩罗江。清末“夏时涨水,深约二丈有奇,面阔约三十丈;冬时涨落,不通舟楫。”罗内的名称,系罗国活动之地,并非“周环罗列”而名。在汨罗江北岸的楚塘乡(今屈子祠镇)楚南村有汨罗山,又叫罗山,屈子祠前有罗渊,皆以罗国活动地域而名。古罗子国以北就是古麋子国的活动范围。到战国初,楚于今湖南一带置黔中郡,而麋、罗等附庸国宣告终结,都统辖于黔中郡。
1957年,湖南博物馆曾在此发掘,测量出城垣东西长490米,南北宽400米。北城廓保存较好,墙基宽14米,残高约3米。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中杂有少许的灰烬和泥质灰胎陶片,属战国以前的文化遗存。城内城内西南部又成25米、宽7米的土台,堆积有筒瓦、板瓦及绳纹陶片。城址东面有文化遗物和墓碑,出土有灰陶绳纹鬲、豆、罐、钵及一些绳纹硬胎陶片等。从出土陶器的质地、器型、饰纹的风格来看,与长沙楚墓中出土的陶器风格基本一致。可知,城址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时期。《汉书·地理志》有“长沙罗县”、“楚文王徙罗子自枝江居此”的记载,罗子国后被楚国所灭,成为楚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邦。古罗子国城址周围,发现有断断续续的春秋战国文化遗存和墓碑,在汨罗山还发现了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公共墓地,都与罗子国城有着密切的关系。2013年,汩罗江畔的罗子国城遗址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