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御定《平定苗疆得胜图》
王正鹏(土家族)/阅史阅遗址辑文
张家界市境内现发现大量的土家族军事寨栅遗址,许多学者认为,张家界市以外的土家族文化是标准文化,历史传承有序,属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我王正鹏通过长期在张家界市境内打猎发现的大量遗址,通过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长时间的阅读,加上对文物的喜爱,发现了有清代宫廷画家冯宁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绘成的《湖南战役图》可以反映出,1798年以前的张家界市境内的军事土家族军事防御体系,最能够反映出1798年以前的慈利县、桑植县、大庸县、以及石门县、桃源县、沅陵县、凤凰县、永顺县、来凤县等地的军事防御寨栅关、隘、所、卫的职能,真正能够反映出比万里长城还要历史悠久而且精湛的建筑艺术文明。
下图为冯宁绘画,乾隆皇帝御笔题序言题诗,可以证明“改土归流”政策是在枪炮声中于嘉庆三年(戊午,1798年)彻底实施了,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实际相差了63年的历史,于整个土司历史有误导作用。
[清代]冯宁(1795--1797)绘《平定苗疆得胜图》
“平苗役,岁于丙辰之冬,既于丁巳春,联勾以纪其事,因命仿旧日西师金川、台湾之例,绘为战图,图凡十有六,内十二图旧有纪功之作,即命书于图上,其四图无诗,因补成之。夫苗疆自康熙、雍正年间陆续斟定,改土归流食毛线土百有余载,实为齐民无异,乃乙卯之春,楚省石三保、石柳邓、吴半生等互相煽协,劫掠凤凰、乾州、永绥三厅地方,其时福康安在滇南一闻此信,即带兵驰赴贵州松桃、正大一带剿办,并有阑入四川秀山境者,足和琳已放四川总督,自藏四川得报,不待论旨,即驰往会剿,节次攻克贼寨,擒获渠魁,功届垂成,而二臣因勤劳军务先后病逝,良可惜也,是役自始记岁功,凡阅二载,苗疆患就应定自今则田田宅宅各安作息久矣,阙自用兵以来,筹笔之无劳,决机之次第,以及将士之艰辛,胥于诗乎见之,抚斯图也,惟勤思止戈为武之,益粗抚绥而图安辑,非云侈功绩也,既补战四诗爰序其梗橜以示采兹,乾隆戊午孟秋日淑笔。”。
乾隆戊午年(戊午,1798年)即嘉庆三年,如冯宁绘画中的张家界市军事防御土司世袭制度消灭了,军事土司文明也消毁了,上古留下的军事建设防御寨栅消毁了,只留下遗址和残墙断墙,连本地的历史文明也被抹掉了。
百度百科:《平定苗疆得胜图》是清代宫廷画家冯宁的作品,又称《湖南战役图》,绘画记录的是清代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清乾隆年间政府平定发生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乾州、以及四川、贵州的少数民族对于“改土归流”政策不满的农民在土司王带领下的抗争斗争。全套作品完成于嘉庆三年(公元1797年)由擅长建筑风景及人物肖像的宫廷画家冯宁绘制,内务府造办处镌刻铜版印制。每幅图上端皆有乾隆皇帝为每一次战役所题的御制诗文。作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刻画纹理和峭立的山势,并以细腻的刻画手法及娴熟的线条运用很好地勾勒出物象的立体效果和质感。展现出壮美景色和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人物造型则受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影响,呈头大身小的特点,古朴稚拙。是西洋版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完美结合。这十二幅清宫内府版画不但可以作为研究清代中西文化交流及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铜版画上的融合与发展的重要资料,而且由于此类铜版画印刷作品数量有限,大多为宫内流传,外界较少能够见到,又历经二百多年,能流传至今者更少,因此也就具有了巨大的收藏价值。
王正鹏建议:以清冯宁绘《湖南战役图》图画中的寨栅建筑艺术作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材料,在有条件下在相应的遗址上,按图画建筑拻复上古文明,起到补充土家族的万古历史文明。